做好寒潮天气健康防护,安全、健康出行!
发布时间:2023-12-23 07:46:12 作者:佚名 来源: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
掌握健康防护指南 健康出行 近期,国内大范围雨雪寒潮模式“上线”,为指导公众科学应对寒潮,提升自我防护意识,降低寒潮天气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,国家疾控局发布《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》,对不同重点人群提出防护建议,以最大限度保护公众健康。 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; 如交警、环卫工人、建筑工人、快递员、外卖员等。 寒潮为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、低纬度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(根据《冷空气等级》 GB/T 20484-2017的标准,寒潮指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℃,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℃,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℃,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℃或以下,48小时、72小时内降温的日最低气温连续下降)。 气温下降可导致人体血管收缩,呼吸频率加快。寒潮期间,寒冷天气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,加重关节炎、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。易诱发气道痉挛、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,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、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。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,如心绞痛、心肌梗死、心律失常、急性心力衰竭、短暂性脑供血不足、脑卒中等。同时还可能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,如慢性肾病、糖尿病等。 人群主要有三类:第一类为敏感人群,如婴幼儿、儿童、孕妇、老年人等;第二类为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,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;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,如交警、环卫工人、建筑工人、快递员、外卖员等。 按照《寒潮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》规定,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。 五、分级防护措施指南 针对寒潮预警信号等级,我们提出分级人群防护措施建议。
面对寒潮天气,《指南》中建议的重点防护人群主要有三类:第一类为敏感人群如婴幼儿、儿童、孕妇、老年人等;
第二类为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
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
原文链接:http://wsjkw.gxzf.gov.cn/xxgk_49493/fdzdgk/ggws/jkkp/jkzs/t17691121.s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最新推荐
- 2025-04-15创新药硫酸艾玛昔替尼...
- 2025-01-23实施“乙类乙管”后,...
- 2025-01-10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...
- 2025-01-10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...
- 2025-01-10广西血液中心开展20...
- 2025-01-10始终坚持人民至上、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