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卫生内参!

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县级中心 调研选题 介绍信查询
当前所在:首页 > 基层卫生

小伙摔倒以为没事,结果7天后死亡……这些危险信号千万别忽视→

发布时间:2025-09-04 08:35:11 作者:佚名   来源: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

  近日

  小伙摔倒未进一步检查

  7日后因脑出血去世

  引发不少关注

  摔倒后“没事”为何却隐藏致命危机?

  身体出现哪些信号要警惕?

  一起了解↓

  一、小伙摔倒未进一步检查,7日后因脑出血去世

  近日,福建泉州22岁小伙骑电动车时不慎摔倒,被送往医院。因身体无明显外伤及出血情况,他未做进一步检查便返回家中。

  次日中午,小伙突发呕吐,二次送医后确诊脑出血,虽经手术抢救,仍于事发7日后被判定脑死亡。

  日常生活中,你是否觉得身体偶尔遇到“小磕碰”,不痛不痒就没啥事?实际上,有些伤就像“定时炸弹”。

  二、摔倒后“没事”,为何却隐藏致命危机?

  医生介绍,这位小伙子的案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。受伤初期看似无恙,患者却可能在数日甚至数周后出现迟发性脑出血、脑水肿等并发症,从而危及生命。

  为何会出现这种迟发性脑损伤?医生解释,受伤瞬间头部血管可能只是轻微撕裂,但随着时间推移,血液缓慢渗入颅腔形成血肿,会逐渐压迫脑组织。若未及时干预,可能导致脑功能不可逆损伤,严重时可致命。

  三、摔倒后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

  摔倒后若出现以下症状,可能是身体在“求救”,需尽快就医。

  1. 持续性头痛:若头痛持续或逐渐加重,可能是脑震荡或其他脑部损伤的迹象。

  2. 恶心呕吐:无肠胃疾病诱因的恶心呕吐,可能是脑出血或脑损伤的症状。

  3. 视力变化:包括视物模糊、重影或视野缺损,可能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。

  4. 肢体无力:若单侧手臂或腿部突然使不上劲,可能是脑部损伤影响运动神经所致。

  5. 性格改变:如突然变得暴躁或迟钝,可能是脑部损伤引起的神经系统变化。

  6. 嗜睡或意识模糊:持续嗜睡且意识不清,对刺激反应迟钝,可能是脑部功能受损的表现。

  温馨提醒:

  任何头部撞击后,即使当时无不适,也应密切观察2周至4周。若出现上述任一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

  临床一般通过头颅CT检测脑出血或脑损伤情况。为避免遗漏迟发性脑出血等隐匿性损伤,需短期内再次复查头颅CT。

  四、不慎摔倒如何应急处理?

  一旦发生摔倒,科学干预可显著降低受伤风险。无论是自救还是帮助他人,务必牢记以下几点。

  1.摔倒时如何减轻伤害?

  如果摔倒不可避免,在着地瞬间应尽量顺势滑或缩团滚。

  顺势滑:双手收回或平伸,顺着力量向前滑。

  缩团滚:双手护住头面部缩团,顺着力量向前或向后、向左、向右滚。用身体整个侧面着地,增加受力面积,减轻摔伤程度。

  2.摔倒后如何降低受伤风险?

  车祸、高处坠落等导致的脑部损伤因后果严重需格外警惕。而在日常生活中,摔倒、碰撞更易引发骨折、扭伤等显性损伤,虽紧急程度不及前者,但正确应对同样关键。

  不可贸然起身

  摔倒后不要着急站立,应先缓慢活动四肢,确定伤势不重再起身,谨防发生无移位嵌插型骨折。

  若骨折需“伤处制动”

  摔伤骨折后要立刻进行“伤处制动”,也就是限制活动,以防伤处移位。

  ①若腕部,即桡骨远端骨折,可用另一只手托住受伤手腕,或用书本托住手及前臂,用带子悬吊脖子上,或用绷带固定于胸前。

  ②若骨盆或腰椎骨折,切勿背着或抱着伤者移动位置,一定要平躺位送医。

  ③若发生开放性骨折(骨骼直接暴露于开放伤口外),切勿惊慌,先用干净纱布或毛巾临时包扎创口,尽早到医院就诊。

  先冷敷再热敷

  若未出现出血、骨折,但有肿胀疼痛,可先局部冷敷,以收缩血管,促进血液回流,减轻肿胀;待24小时后,伤处消肿再进行热敷。

  五、防摔锻炼小贴士

  单腿接抛球:保持单腿站立姿势,传接球时保持膝盖中立,不要内扣或外翻,随机传球15~20次后,换另一条腿进行锻炼。

  后撤下蹲+分腿蹲:防止摔倒,增强腿部力量是关键,两个动作增强腿部力量,提高下肢稳定性。

  看似不起眼的小磕碰

  可能藏着致命风险

  一旦感觉身体出现异样

  要及时就医

      别把小伤拖成大病

友情链接:

本网概况| 联系我们| 会员服务| 网站地图| 免责声明| 健康产业项目| 本网招聘| 投稿服务|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卫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
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卫生内参 wsncl.org.cn 版权所有。
京ICP备14048924号-111

联系电话:010-53387021 010-56153985
监督电话:15010596982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
邮箱:jiankangfzdyzx@163.com    客服QQ:2894426415 通联QQ:491393325

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