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卫生内参!

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县级中心 调研选题 介绍信查询
当前所在:首页 > 农村卫生

出国归国人员需警惕!这种病国内已消除但国外常见,严重者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!

发布时间:2025-09-04 13:22:52 作者:佚名   来源: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

  近年来,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,出境旅游、商务、务工的人群不断增加,一种古老而又凶险的传染病——疟疾,正悄然威胁着归国人员的健康。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。许多人因对疟疾认知不足,归国后放松警惕,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危及生命。如何远离疟疾威胁?2025年全国疟疾日之际,这份“健康攻略”请务必牢记。

  疟疾并非“过去式”,出境归来风险高

 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、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流行于非洲、东南亚、南美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许多人误以为“疟疾早已消失”,实则不然。我国在2021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,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。非洲归国人员中,疟疾发病率常年居于输入性传染病首位,且部分患者因未及时就诊,错失治疗黄金期。

  警惕“冷热交替”,症状易与感冒混淆

  疟疾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发冷、高热、大汗,伴随头痛、肌肉酸痛等,但部分患者初期仅表现为低烧、乏力,极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等疾病。更危险的是,恶性疟疾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导致肾衰竭、脑损伤甚至死亡。2023年某地曾有一名非洲务工归国人员,因将反复发热当作感冒自行服药,拖延一周后送医时已出现多器官衰竭。因此,从疟疾流行区归国后,若出现发热症状,务必第一时间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。

  防治结合,筑牢三道“健康防线”

  第一道防线:出境前科学预防:前往疟疾流行区前,可前往当地医疗卫生机构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咨询,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预防药物。建议携带驱蚊液、蚊帐、电蚊拍等防蚊装备,避免在蚊虫活跃的黄昏、黎明时段户外活动。

  第二道防线:境外期间严防叮咬:住宿选择有纱窗、空调的环境,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,皮肤裸露处涂抹含避蚊胺(DEET)成分的驱蚊剂。在非洲等疟疾高发区,即使服用预防药物,仍需坚持防蚊措施,因药物保护率并非100%。

  第三道防线:归国后提高警惕:疟疾潜伏期通常为7-30天,部分长达数月。归国后一年内若出现发热,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,并通过疟原虫检测明确诊断,确保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
  巩固消除成果保健康,需全民共筑“防护网”

  我国消除疟疾的成果来之不易,守住防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出境人员应主动了解目的地传染病疫情,归国后配合海关检疫;基层医疗机构需加强疟疾诊断能力培训,避免漏诊误诊;公众则应破除“疟疾已绝迹”的认知误区,提高防范意识。

      健康无小事,防控在细节。牢记“防疟先防蚊,发热早就医,主动查疟疾”三大原则,让我们在拥抱世界的同时,守护好自己与家人的生命健康。出境回国莫大意,共筑疟疾“防火墙”,需要你我共同行动。

友情链接:

本网概况| 联系我们| 会员服务| 网站地图| 免责声明| 健康产业项目| 本网招聘| 投稿服务|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卫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
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卫生内参 wsncl.org.cn 版权所有。
京ICP备14048924号-111

联系电话:010-53387021 010-56153985
监督电话:15010596982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
邮箱:jiankangfzdyzx@163.com    客服QQ:2894426415 通联QQ:491393325

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